发布日期:2020年9月20日 02:22:43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和副作用禁忌

中医养生知识大家都比较关心,很多茶友来信息问我们淡豆豉等相关的内容,下面风在香茶叶网将为大家来详细介绍下,原创内容如下:

淡豆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材,淡豆豉在治疗某些疾病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很多的人对它比较陌生,于是就有人会问,淡豆豉有哪些功效与作用,淡豆豉的食用方法有哪些,淡豆豉用药有哪些禁忌?

淡豆豉的功效和作用

1.发汗解表

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

《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

2.宣郁除烦

淡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

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

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

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和胃消食

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

淡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

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4.清热止痢

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

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5.安胎

《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

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

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6.解毒

淡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

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鉴别:应用淡豆豉,大豆卷,清水豆卷,三者均能解表;但淡豆豉用于风热在气分之发热,大豆卷用于风寒在肌表之发热,清水豆卷用于湿热所蕴结之发热。

用法用量:内服:6—12克,煎汤;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来调敷。

淡豆豉的营养价值 

豆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0%)、脂肪(7%)和碳水化合物 (25%),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钴有预防冠心病的作用,而钼有抗癌作用.豆豉还以其特有的香气使人增加食欲,促进吸收.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大量生产豆豉供应志愿军食用.豆豉不仅能调味,而且可以入药.中医学认为豆豉性平,味甘微苦,有发汗解表、清热透疹、宽中除烦、宣郁解毒之效,可治感冒头痛、胸闷烦呕、伤寒寒热及食物中毒等病症.豆豉一直广泛使用于中国烹调之中.可用豆豉拌上麻油及其他作料作助餐小菜;用豆豉与豆腐、茄子、芋头、萝卜等烹制菜肴别有风味;著名的"麻婆豆腐"、"炒回锅肉"等均少不了用豆豉作调料.

选方

1、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煎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2、治温毒发斑,大疫难救:黑膏生地黄半斤(切碎),好豉一升,猪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减一,绞去滓,末雄黄、麝香如大豆者纳中,搅和,尽服之,毒从皮中出。(《补缺肘后方》)

提示:以上内容来自本站整理加原创,今天重点为大家推荐的本文话题是:红藤,下面我们来继续深入介绍。

3、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豉一升,薤白一把(寸切)。上二物,以水三升,煮令薤熟,去滓,分为再服,不瘥复作。(《范汪方》鼓薤汤)

4、治多年肺气喘急,�嗽,晨夕不得眠:信砒一钱半(研飞如粉),豆豉(好者)一两半(水略润少时,以纸�干,研成膏)。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丸如麻子太,每服十五丸,小儿量大小与之,并用极冷腊茶清临卧吞下,以知为度。(《本事方》紫金丹)

5、治断奶乳胀:豆豉半斤,水煎,服一小碗,余下洗乳房。(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6、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焦炒豉,令烟绝为末,油调敷之。(姚和众)

7、治阴jing上疮痛烂:豉一分,蚯蚓湿泥二分,水研和涂上,干易,禁热食韭菜、蒜。(《药性论》)

淡豆豉的药用价值

配伍应用

1.配葱白,二药相合,乃《肘后》名方葱豉汤,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清涕,无汗而喘者,有辛温解表,通阳发汗之功:《肘后方》目:“伤寒”„·初觉头痛,身热,脉洪,起一二日,便作此加减葱豉汤,葱白一虎口、,豉一升,绵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若不汗更作,加葛根三两,„„不汗更作,加麻黄三两,去节。诸名医皆用此,更有加减法甚多。”

2.配麦冬,滋阴解表,治病后阴虚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复感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此等证外邪在表丽无汗者,当发汗解表。然而汗血同源,《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戒。《伤寒论》亦有“亡血忌汗”与“迟中(脉)

迟者,不可发汗”的禁例。病者血虚阴虚,又有表证,不汗则邪终不解。汗之又恐无汗或汗出而重伤阴血.变生他证,所以用麦冬养阴以滋汗源。豆豉发表以解外邪.二者配合,标本兼顾,方可汗出而表解,庶免“虚虚.实实”之弊。

3.配栀子,《赤水玄珠》:“得山栀,治懊侬。”乃热病后期,邪郁胸膈,躁扰不宁,心烦不得眠,身热,舌红,苔微黄。

栀子苦寒,清心除烦,清泄胃热;豆豉升散宣泄郁热,从胸中外达,二药相须,一清一透,具有清热除烦之效。《伤寒论》名方栀子豉汤,即此二味,治“心中懊侬,虚烦不得眠者”《本经疏证》曰:“烦者阳盛,躁者阴逆,阳盛而不得下交,阴逆而不能上济,是以神不安于内,形不安于外。„„治之不以他药,止以豆豉,栀子成汤,以�子能泄热下行,即可知豆豉能散阴上逆矣。”《本草求真》亦曰:“邪在上而见烦躁头痛胸闷,懊侬不眠,发斑呕逆者,合于栀子,则能引邪上吐,不致陷入而成内结之症也。”

4.配杏仁,《得配本草》曰:“佐杏仁,开膈气。”杏仁苦降,豆豉升散,二药相合,一升一降,开利膈气,凡因膝气郁滞,症见胸中窒滞,暖气呃逆不休者,投之立效。

5.配薤白,温阳健脾,止大便下血。脾主统血,气能摄血。若脾阴不足,脾气亦虚,失去统摄之权,血从下溢而便血。伴见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自,脉沉细无力。治当温阳止血,薤白温阳,豆豉健脾,二药相合,使中阳复而脾运健,气能摄血,便血自止,故《本草经解》曰:

“同薤白,治血利。”

相关配伍

1、与葱白同用,可用于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

2、与栀子同用,可用于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烦热不眠等症。

相关论述

1、《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2、《药性论》:“主下血痢如刺者,治时疾热病发汗,又寒热风,胸中生疮者。”

3、《本草纲目》:“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痘,呕逆。”

淡豆豉的副作用

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一般如果你的肠胃功能比较弱的话,还是不适宜服用的。因为淡豆豉属于一种豆类,如果吃下去的话会加重肠胃的负担,让其更加难以消化。还有一个如果你本身就胃里不舒服想吐的话,那就更加不适合吃淡豆豉了,否则这是会对我们的脾胃造成比较大伤害的了,不能随意的吃了,当然如果你本身是用它来治病的话,还是比较好的。

乳少的人不宜服用

如果是正在催奶的产妇,那么就更加不适宜服用这种药物了。因为淡豆豉本身就有断奶的作用。所以如果吃了它,奶量可能急剧减少。还有一个本身产妇的汤水就比较油腻,所以再吃淡豆豉的话会感觉不容易消化。产后的饮食还是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这是淡豆豉的副作用里面比较明显的一种。

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如果用量和用法合适的话还是不会产生太大问题的,当然如果确实吃的不是太舒服的话,还是要停止服用的。虽然本身淡豆豉是很不错的了,但是在吃的时候需要去注意的地方很不少,这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自己盲目乱服用的话,容易出问题。当然这个和药物的质量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这是我们大家在吃淡豆豉的时候需要去注意的情况了,大家一定要采购正规的中药,不然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

淡豆豉的使用禁忌

服用本药不宜复用汗吐之药。

胃气虚弱而又易作恶心者慎服。 

胃虚易呕者慎服。

《本草经疏》:凡伤寒传人阴经与夫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

通过我们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淡豆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风在香茶叶网将不断更新,喜欢我们记得收藏起来,顺便分享下。

  •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和副作用禁忌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茶叶知识>>去经验网看详情